首页 > 资讯 > > 详情

陇南推进输电线路智能化检修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2023-06-15 12:15:01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明娟通讯员黄建鹏刘刚任秉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9日,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利用无人机验电辅助挂拆接地线、无人机结合电动升降装置工法完成330千伏江苗一线检修消缺,本次检修完全由机械化检修代替传统人工作业,加快了输电线路检修作业科技转型升级,是陇南供电公司输电线路检修历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

“无人机+新科技” 创新技术提质效

“验电装置调试完成、接地线准备就绪,开始进行无人机验电、挂接地线”,随着工作负责人的指令下达,只见一架经纬M300无人机搭载感应式验电器起飞升空,对导线进行逐项验电,验电结束后,利用无人机提升接地装置完成接地线挂设,整个过程由无人机和地面配合人员完成,无需登塔作业。

传统人工验电、装拆接地线工作需要作业人员穿着厚重的感应电防护服,携带传递绳、接地线登塔验电并逐项挂接,作业完成后还需登塔逐相拆除接地线,整个作业过程需要2-3小时,对检修人员的体能和技艺熟练程度要求很高,且存在高空作业安全风险。

“今天我们采用无人机验电系统与接地线装拆装置,无需作业人员登塔,验电与装拆接地线全过程由无人机及地面配合人员完成,作业时间减少至30分钟以内,既安全又高效。”负责该项任务的周虹辰说道。

“无人机+小飞人” 检修消缺大变样

“升降绳和后备保护绳已固定在导线上,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完成两根绳索固定后,现场作业人员将电动升降装置下方的自锁环与安全带腰间的环扣相连,后备保护绳上的缓冲自锁防坠器应与安全带背后扣环相连,按要求进行冲击试验,确保各部位安全可靠,措施落实到位。

“准备就绪,‘小飞人’可以起降。”工作负责人秦国胜发令。在得到工作负责人指令后,作业人员通过控制“小飞人”手柄,调节起升速度开始升空,到达导线时,开展消缺工作。完成检修任务后,利用“小飞人”降落至地面,整个作业过程用时10分钟,既简单又富含科技感,既严谨又轻松自如。

“以往的线路检修,都是作业人员沿绝缘子串到达导线端,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采用‘小飞人’的方法节省了大量工作时间,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对我们输电检修人员来说太实用了。”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黄建鹏感叹道。

实现传统电网运检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据悉,为确保本次检修顺利完成,陇南供电公司提前梳理检修任务,安排专人开展现场勘查,分析危险点,确定作业计划和作业流程,编制三措一案。提前组织人员在模拟线路上开展无人机验电辅助挂拆接地线及无人机结合电动升降装置(小飞人)工法实训,熟练掌握新工法技能。

本次新型作业方式的融合应用,是传统电网运检模式向智能化转型的典型实践,也是陇南公司应用新工艺、新模式开展输电线路检修的一个转变,为后期利用智能化手段开展检修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下一步,陇南供电公司将持续加强新科技、新技术、新工法应用,推动输电线路机械化检修转型,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至:

上一篇:怎样查询加油站电话 查询加油站的电话号码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