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详情

檀渊之盟在后世名声为何不好?主要是出了宋仁宗这些不肖子孙 世界快资讯

来源:观察网 2023-06-23 17:36:01

该如何客观评价檀渊之盟?

这个问题能很好考量出一个人历史功底。


(资料图)

我先下个结论吧,檀渊之盟无论是算经济账还是算军事账都绝对划算,仅仅是名声不好听而已,毕竟是纳了岁币花钱买平安,天生就显得低人一等。

但檀渊之盟之所以在后世被很多人定义为丧权辱国,主要责任不在宋真宗,问题出在宋仁宗和靖康耻。

这里,我想给大家强调一个历史规律,一个统治者后世名声,不仅仅取决于他生前功业,更决定于他的接班人。

好了,咱们一条一条分析。

1、

什么是檀渊之盟?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1004-1005年间。背景是辽军南侵,一路从北京打到河南濮阳附近,长驱两千多里,兵临黄河,距离北宋都城开封仅100多公里,如果辽军渡过黄河,先锋骑兵部队一个昼夜就能打到开封城下。

当时北宋朝廷上下震动,很多大臣建议迁都,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几乎是“挟持”皇帝上了前线,北宋军民士气大振,在濮阳一线挡住了辽军。

形势看起来对北宋不利,但其实辽军兵峰一路南下,打了几个月已是强弩之末。更严重的问题是,辽军主力背后还有一大坨北宋边防军。

这里就要引出檀渊之盟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经常被人忽略的一个重要人物。定州军总指挥王超。

这是檀渊之盟前后,更加详尽的宋辽对峙示意图。

可以看出,辽军在大举南下之前,主要是在河北边境一带,和王超作为总指挥的北宋边军有过几番纠缠。双方互有伤亡,但一直遵循北宋开国以后对辽作战主旋律,宋军野战打不过辽军,辽军骑兵攻克不了宋军城池。

所以,在纠缠了几个月以后,辽军抛开王超主力,直接兵分两路,一路萧太后指挥,一路萧挞凛指挥,再在大名府汇合,进逼檀州,威胁开封。

注意,重点来了。辽军主力南下以后,王超率领的北宋边防军主力还在后面呢。

因此,后来辽军主力和宋真宗御驾亲征的最后精锐在黄河边上对峙时候,王超军就成了能够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了。

在对峙期间,辽军大将萧挞凛外出野战侦察,被城中北宋床驽狙击,伤重而亡。这个事儿北宋方面不知道,但辽军士气因此又被大挫。

所以辽军当其时打又打不得,后撤又有被宋军主力追随,再被后方王超包饺子的巨大危险。

因此檀渊之盟最后时刻,形势是对北宋有利。请记住这一点。

但问题来了,宋真宗当时给王超下了几道旨意,要求他引兵南下,以震慑辽军。结果王超当起了忍者神龟,就是不出来。真宗疑虑不定,还以为王超有二心。

双方当时都惊疑不定,互相害怕,最终签订合约。这就是檀渊之盟整个过程。

2、

分析完檀渊之盟全过程。咱们就要问一句了,为什么王超贻误军机?如果他敢于南下,是不是北宋就可以迎来一场大胜,甚至提前收复燕云了?

咱们先看看宋史王超相关记载:

“王超,赵州人,弱冠长七尺余。太宗尹京,召置麾下......真宗嗣位,以翊戴功,......又帅镇、定、高阳关三路。契丹入边,与战于遂城西,俘馘二万计,斩其裨王骑将十五人,手诏褒美。

......遂以超帅定州路行营,王继忠副之。......

景德初,上亲巡澶渊,召超赴行在,复缓师期,契丹遂深入。会南北通好,故薄其责,......追封鲁国公,谥武康。”

看完这个记载,我觉得不应该怀疑王超忠诚度。毕竟他是赵光义府中喂马出身,就相当于后来年羹尧之于雍正这么个关系。真宗即位王超也有拥护之功,如此亲信,才能放心让他指挥边境最大野战军集团,毕竟当时那可是北宋最有战斗力的精锐。

那他为什么就是不执行命令南下呢?

很有可能是他真的被辽军野战打怕了。

北宋公元960年建国,从赵匡胤南征北战开始,到赵光义驴车漂移,基本上都是宋军主攻,但在野战方面就是打不过辽军骑兵,从此患上“恐辽症”。

到1004年檀渊之盟这会儿,宋辽之间已经在边境打了几十年,宋军野战依然打不过辽军,但辽军攻城能力也不行,奈何不了重兵守卫的城池。

所以历代宋军统帅,都不敢出城和辽军野战。王超自然也不例外。看王超传记,什么俘虏多少人,斩杀多少人,多半都是吹牛。宋军野战是真奈何不了辽军,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但辽军也是真的攻不下城池,因此双方在边境厮杀几十年,陷入了这么一种怪圈。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每年还都要死伤上万人,耗费大量钱粮,双方都苦不堪言。

这才是檀渊之盟后来能够签订的大背景。

每年这么小打小闹,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来个一锤子买卖,行就是行,不行以后就彻底别打了吧。这应该是为什么之前辽军都不孤军深入,这次却一定要打到黄河边上的考虑。

果然双方打到最后还是发现彼此奈何不了对方。罢了罢了,宋军接受了自己确实没法收复燕云这个现实,辽军也接受了自己灭不了北宋的现实。

不打了。不打了。一战打出几十年的和平。此后双方开放边境互市。北宋也开始逐步裁撤十万边防军,到真宗后期及仁宗时代,双方真的是不打了。

北宋因此得以省下数以千万贯军费。代价仅仅是每年付给对方30万钱而已。

看起来是北宋亏了?其实因为开放边境互市,每年北宋从辽国赚到的钱都数以百万计。因为宋辽贸易,辽国是需求更多的一方,他们需要购买粮食、铁器这些基本品,还有丝绸瓷器这些奢侈品,但辽国能卖的只有牛羊而已。这完全就是农业国和工业国的差距。

北宋在经济上完全占了便宜,军事上也不要耗费重金养边境军队,辽国上层从此也耽于享乐,从此也绝了灭宋之心。所以说无论是算军事账还是经济账,檀渊之盟都有利于北宋。

站在当时角度,檀渊之盟完全是正面评价。

3、

那么为何檀渊之盟在后世变成了丧权辱国呢?

很简单,因为后来北宋灭亡了。就这么简单。

还是回到开头那句话,评价一个统治者,不仅要看他当世作为,还要看他的继承者表现如何。

很多时候一个统治者身后之名,靠的是继承人来挽救。

举几个例子。汉武帝前半辈子武功赫赫,万年昏聩,闹得天下“户口减半”,不得不下罪己诏。

但汉武帝晚年接班人选得好,我说的不是汉昭帝,而是霍光。如果不是霍光以及后来的汉宣帝休养生息,中兴汉朝,汉朝有可能就此崩盘。那汉武帝就是秦皇第二,比后世的隋炀帝更糟糕。

隋文帝隋炀帝也一样。如果不是隋炀帝瞎折腾搞丢了天下,隋文帝今天的名声有可能不低于唐太宗。

这就是接班人的作用。

这几个是古人例子。咱们说说近人。斯大林如今名声如何?不太好吧?但如果冷战是苏联赢了,如今还是世界第一强国呢?你想想大家会如何评价斯大林?

所以吧,文明的第一需求是生存。生存是文明最高要义。

只有你还活着,活得比你敌人长久,那话语权就掌握在你手上了。国家也一样。文明也一样。

只有你个国家还活着,活得很好,才有后人替你说话,国家都灭亡了,敌人的后代就会变着花样骂你,你也没办法掀开棺材板出来理论了。

再说回檀渊之盟,汉武帝之前汉高祖还有白登之围呢。

后来冒顿还写信羞辱吕后呢。

这个仇,都是好儿孙汉武帝给报了。

因此后人提起刘邦被困,就可以是委曲求全,以图将来卧薪尝胆。

檀渊之盟评价之所以和白登之围下场不一样。就是因为宋真宗后世子孙不争气啊。如果仁宗就和汉武帝一样灭了辽国,你再看看后人怎么评价檀渊之盟?

4、

所以吧,之前我就围绕《清平乐》这部电视剧评价过宋仁宗。

宋仁宗和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意思的一对皇帝,非常完美的对照,他们就像是2个极端对立面。

首先是两人的经历非常相似,都是年少登基,太后临朝。汉武帝是15岁登基,窦太皇太后替他看家,到刘彻21岁才正式亲政;宋仁宗是13岁登基,刘太后代行处理朝政,直到赵祯24岁亲政。

其次是两人所在王朝的时代也比较接近。汉武帝严格来说算是汉朝第5代扛把子(刘邦-吕后-文帝-景帝),大汉开国60年;宋仁宗是北宋4代目(太祖-太宗-真宗),北宋当时开国也是60年有余。

开国这60年的积累,也给了两位帝王有所作为的物质基础。

所以区别就区别在,汉朝开国有白登之围以后,从文景之治,汉朝就开始积蓄实力,时刻不忘北方这个强大敌人,厉兵秣马,一定要灭了这个最大外患。北宋这个仁宗倒好,该你做宋武宗,你却做起了老好人,一点魄力都没有,半点能力都没有。

《宋史》给他盖棺论定,说宋仁宗“‘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王凯朔造的宋仁宗形象,确实不错,看着就文质彬彬,人畜无害。

《清平乐》开篇没几集的功夫,用了很多细节,来展现宋仁宗的各种“仁慈”,他如何关怀下人。

其实史书中还真有类似记载。大多都是宋仁宗想吃点啥,喝点啥,然后生生忍住了,因为他这个皇帝随便动点啥念头,下面就要忙活好一阵。

后来,还是这个郭皇后妒忌,居然当着皇帝面,就敢打其他妃子,还把皇帝本人一起打了。

你说说这皇帝是咋当的?

连自己的后宫都管不好。皇后敢当着他的面打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如果说宋真宗的责任就是休养生息,到你仁宗这里就该效汉武故事了。北宋国力如此富足,只要朝廷用心,养一支精兵强将,未尝不能一雪祖宗之耻,再度恢复汉唐故土。

当然宋真宗自己也不行,签了檀渊之盟再怎么说也不是啥光彩事儿,他老人家倒好,厚着脸皮去泰山封禅,劳民伤财,不好好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整天就搞这种场面事儿。

但真宗毕竟给后世奠定了基础。他没有能力改变局面。任务就交给了后世子孙。

可惜仁宗不干事儿啊。

如果只有一个仁宗,那北宋风评还不至于如此。仁宗以后,神宗变法希望力挽狂澜。虽然变法失败,但神宗至少有想干事儿的气魄。所以整个北宋我唯一服气的皇帝就是宋神宗。

可惜啊,变法不成,后世又出了宋徽宗这个艺术家,彻底断送了花花江山。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北宋整体风评,也就此突破下限。连累了前面真宗。

千言万语一句话,真宗签檀渊之盟,站在他的角度,他完成了自己历史任务,利大于弊。后世之所以成为丧权辱国象征,完全是被仁宗徽宗这些不肖子孙连累啊。

分享至:

上一篇:学者:中法迈向碳中和 共推能源转型 今日观点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推荐